根据党中央关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指示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3月,以吉首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和铜仁学院等优势单位为主体,依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办、湖南省扶贫办、湘西州和张家界市政府等政府部门为业务支持,形成协同创新核心体,共同组建“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9月30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湘教通〔2014〕405号),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功通过审核,成为第二批培育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思路是:立足武陵山片区扶贫发展重大需求,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研究任务为纽带,协同高校与各级政府、科研单位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成果转化与辐射体系,实现片区扶贫理论与实践创新。
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解决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中的难题,加快脱贫致富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与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关键技术研发、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创新高地;围绕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在多维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以及扶贫信息化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战略制定的重要智库;相关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与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的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聚集、培养的改革试验田;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与发展中“产学政研”一体化范式推广的全国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