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科技扶贫与产业发展团队简介
作者:admin 时间:2014-05-22  点击:

首席专家:唐宗湘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同年留学美国。2011年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引进回国受聘江苏省首届特聘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和吉首大学教授。回国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2011)、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称号(2011)。并获江苏省自然基金(TRPM8通道的功能和调节,BK2011811)(2011)、国家自然基金(PIRT调节痛觉相关离子通道的机制研究,31271181)(2012)和港澳学者合作基金(基于小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慢性疼痛机理研究,31328012)(2013)等资助。主要研究方向:(1)疼痛产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膜蛋白(PIRT)能够调节重要的痛觉相关分子(TRPV1),并找到了调节TRPV1通道特性的机理是通过PIP2分子介导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2008年的《Cell》,论文被选为“F1000 Medicine-the expert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ces in medicine”和当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亮点之一;另外,发现Mrg家族蛋白中的一些成员参与慢性痛,研究结果发表在2010年的《PNAS》。最近,发现PIRT也调节冷痛敏感的离子通道和发现一个长非编码区能够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结果分别发在《Nature Communication》(2013)和《Nature Neuroscience》(2013)。(2)痒觉形成机理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第一次证明了“氯喹”致痒的机理,并找到了“氯喹”的靶点分子为MrgA3,回答了“氯喹”引起过敏这一长期未解的医学问题,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的《Cell》。另外,参与发现MrgC11是一种内源性肽类“痒”受体;在非组胺致痒的生理机制研究中,发现SLIGRL(一种六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具有双重作用受体(PAR2和MrgC11),研究结果发表在2011年的《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Signaling》上;发现MrgD参与β-alanine诱导的痒,研究结果发在2012年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参与证实MrgA3是痒觉的分子受体,研究结果发在2013年的《Nature Neuroscience》。

方向带头人:

束文圣——民族民间医药研制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束文圣,男,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兼任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矿山酸性废水组织中国网络(CNAMD)主席,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植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被评为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863项目、霍英东青年基金优选资助项目各一项。在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ew Phytologis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H指数为1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10项授权)。曾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泰国国王香根草研究奖(2000)及国际香根草网络二等奖(200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等。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第八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李鹄鸣——保健功能食品开发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李鹄鸣,男,教授、留德博士,先后担任吉首大学生命学院(资环学院)院长、湖南省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吉首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主任。由于对生理生态学的贡献于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湖南省人事厅、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鱼胆草、盾叶薯蓣、蛹虫草、虫草素、虫草多糖锗、葛仙米)和生理生态学研究,近几年把胁迫生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冬虫夏草研究,主要成果有高产优质北虫草培植和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原始种源:张家界水绕四门),培养的虫草子实体的虫草素含量是天然藏虫草的二千余倍,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的鉴定,有关专题(成果、技术和专访)在中央7台、湖南新闻频道等四个地方电视台播放。至去年底,服务的有关企业产生的总产值超过20亿元(湖南益康、湖南炎帝、湖南大藏、沈阳博信等)。葛仙米(凤凰腊尔山、桑植)及其深加工产品的产值也达到1亿元以上。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人事部、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等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开展横向合作研究;还得到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支持,累计获得各类研究经费(含中试经费)约6500万。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部;共获得发明专利5项,其中第1发明人3项,另有3项发明已公开(第1发明人)。

李加兴——特色食品绿色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李加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功能性成分提取及保健食品研究等。兼任湖南省猕猴桃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湘西州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近年来,大力围绕武陵山区猕猴桃、杜仲与木本油料等特色资源开展科技攻关,主持和参与国家“十二五”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示范工程与湖南省重点科技计划等25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地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科技成果鉴定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科研论文105篇,获省州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湘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为多家企业开发出猕猴桃果王素、杜仲籽油、牡丹籽油软胶囊、山核桃油、冷榨茶油、黄秋葵提取物等新产品30余个,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荣获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湖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湖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第三届湖南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湘西州科教兴州奖(三次)、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与湘西州首批新世纪132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殊荣。

颜文斌——矿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颜文斌,男,硕士,教授,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无机盐协会专家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现任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和湘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9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无机材料、无机化工、矿产资源加工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获湖南省“第五届青年化学化工奖”,2009年获湘西州“科教兴州奖”,2004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五),2011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二)。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湘西州人民政府等资助科研项目10余项,参编教材4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先后在《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Acta Cryst.》、《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SCI刊物收录。先后与十几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多项研究成果在企业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