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赵辉,杨健
(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系,贵州铜仁564300)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山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分析认为,应从开展宣传培训、资金投入、科学规划、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生态园区等方面来开展我国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存在问题;思路与对策
目前,在我国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大,山区农业要想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者自主权的前提下,必须要提升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和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山区现阶段进行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2]。农业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因此,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转变落后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现代农业服务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途径[3]。山区在进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本身具有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和环境恶劣等诸多制约因素,因而在建设和发展中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对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措施,旨在对促进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1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不合理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些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布局建设缺乏系统的计划和规划,发展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明晰[4]。有些地方仅仅把开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当成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很多的产业园区连最基本的运行都不能维持,成了不断需要政府贴钱的无底洞。有些产业园区仅仅依靠政府的启动资金建设了园区框架,没有后续的资金。出现这些情况,主要由于地方建设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不合理,只为了向上级申请项目,争取资金。一般情况下,没有把产业园区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仅仅考虑一些环节,而导致另一些环节滞后,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结果导致地方资源闲置和发展缓慢[5]。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导、协调和扶持,多个部门参与,导致多个产业园区功能重叠、建设重复,建设内容大同小异,导致产业园区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资源,并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不明显。
1.2农业产业园区投入力度不足
目前,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已经成为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投入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没有形成。尽管各地政府采取了措施来筹集建设资金,但是个人资本、企业资本和金融部门投资较少,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家有投入资金来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但资金下发到当地政府使,因部门分工不同,难以集中资金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开发建设活动,一些对产业园区发展缺乏前瞻性、全局性的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项目无力安排实施。
1.3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土地流转存在困难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于手中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导致土地产权与流转制度不利于与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有些地方对村干部监督的缺乏和村集体组织职能的弱化,再加上国家在集体土地权益人之间的产权关系上的法律规定不够明晰,造成个体农民利益容易受到侵犯。
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在山区农村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只通过口头约定,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缺乏有效的风险保护措施。以上情况,都将会不利于农业产业园区的规模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1. 4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缺乏人才
首先,由于山区的环境条件相当较差,导致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山区工作。其次,山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掌握的技术较少或者落后,他们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最后,政府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主要重视园区的硬件建设,缺乏配套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术人才的引进,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导致产业园区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6]。
1.5农业产业园区管护机制不健全
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政府,当地政府是为了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对项目的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使有些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问题,特别是园区建成后没有后续的管理。由于产业园区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和管护资金,使部分配套的水、路、电等设施的功能不能正常的运作,导致产业园区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对策
2.1加强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宣传工作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宣传力度,要让农民认识到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报刊书籍、广播电视、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等形式,及时解决农民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难度,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广大农民了解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方针,积极参与到园区的建设中,增强做好园区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
目前,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一个探索、创新的实践过程,
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针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配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园区建设用地税收和贷款贴息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政府应同步制订产业园区建设审批程序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确保园区规范有序的发展,做到程序到位,手续合法,依法经营,从根本上杜绝园区的违法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7]。政府还可以引导和鼓励民间的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园区,为不同投资主体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对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新品种引进示范、新技术试验推广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做好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2.3多方协作,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山区农业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目前,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很难保持园区投资的持续跟进。为保持农业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投入机制。首先,当地政府要争取国家给予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扶持,整合涉农资金开展园区建设。其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优先贷款和最低利率贷款机制。还可以广泛吸引企业事单位、外资企业来对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开发建设。最后,还可以吸引农民对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投资,主要采取以土地或技术、劳力等形式入股。
2.4立足实际,合理规划,发展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化
山区在进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绝不能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标准。特别是山区要按照“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方针进行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当地建设园区,需要建设多大规模,都需要认真考虑和科学论证。只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既有利于集中人、财、物力资源,又不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产业园区发展中,要着力培育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山区实际情况,可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模式,如“公司+合作组织+个人”、“合作组织+基地+个人”、“公司+基地+个人”。最终要实现产业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提高农产品转化效率。山区要根据气候、资源、地形等特点,要打破地区间的限制,进行农业资源重新整合,构筑具有地域优势的产业区、产业带,既能争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减少产业园区“千篇一律”,造成资金、人力、精力浪费严重。
山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因此,可以把农业产业园区与旅游相结合。特色农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实现旅游、现代农业两种产业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通过找到两者之间合理开发的平衡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真正做到旅游功能与产业园区功能的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在管理中对农业园区开发和旅游活动进行有效协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运用产供销游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统一等手段,对农业产业园区的各种功能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互补共赢[8]。
2.5加大对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人才引进和科技投入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灵魂,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人才体现,人才是产业园区成败的根本,因此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是山区农业产业区发展的希望。科技人才的投入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引进人才,建立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创造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改革分配制度等手段,鼓励和允许技术人员从农业产业园区的技术成果转让中获得额外收入。对在农业产业园区运行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人员,可根据其贡献大小实行重奖,以切实吸引优秀人才[9]。二是农业产业园区可以与当地的农业大专院校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农业大专院校可以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也需要通过产业园区进行转化和推广[10]。三是山区农业产业园区要培养自己的适用技术人才,既培养“土专家”。通过对当地农户的培养,使他们掌握到先进适用技术,可以起到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2.6建立山区农业产业园区风险投资机制
山区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为降低风险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可以较快的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转化。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二是来源于企业公司;三是来源于社会集资。同时,农业产业园区要建立相配套的跟踪监测管理机制,对园区的建设目标和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科学严格的考核[11]。
2.7树立山区农业产业园区的节约意识和生态意识
山区耕地资源面积有限,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节约意识。尽量的缩小公共服务区域的面积,尽量少占农民的土地资源,给农民留下土地进行更多的发展空间[12]。目前,国内很多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只看到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考虑甚少。要按照国际、国内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使产业园区内产品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要求,并获认证标志,要在无污染的土地和无污染的生产、加工环境中,用无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食品,并无污染地进行销售[13]。通过这些措施,真正的实现山区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特点,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国赴美农业保险考察团.美国农业保险考察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2002(1) :68-77.
[2]蒋和平,张春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深圳特区科技,2005(10) :50-52.
[3]曾军丽,程鹏.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 :17033-17035.
[4]李冬梅,严立冬.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与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15-19.
[5]尹成远,周稳海.国际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6(3) :20-25.
[6]赵建亚,徐会中,俞文伟,等.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安徽科技,2011(2) :23-24.
[7]仇峰.以科技和旅游为着力点的农业园区发展初探[J].今日科技,2010(1) :37-38.
[8]凌成树.农业科技园区的旅游功能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 :3436-3438.
[9]陈世雄,雷海章,查金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兴农,2002(1) :92-94.
[10]西爱琴,阮怀军,李景岭.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4) :30-35.
[11]季祖平,刁春宏,陆仁峥,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新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6(6) :34-35.
[12]江苏省老促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需要研究的问题[J].中国老区建设,2012(11) :28-29.
[13]王世豪,吴光栋.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其对策[J].生态经济,2005(12) :99-101.
[14]刘易.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研究———以无锡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 :8004-8006.
[15]李蕾,云兴福.内蒙古地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1) :98-101.